首页 资讯 正文

“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展览开幕

体育正文 106 0

“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展览开幕

“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展览开幕

中(zhōng)青在线记者 郭可欣 5月24日,“我与名家(míngjiā)画(huà)恐龙”公益艺术联创(liánchuàng)展览在中国古动物馆(guǎn)(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幕,两百多幅由“大小画家”共同创作的“恐龙画”在这里进行线下展出。这些作品由“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活动进行征集,充分展示出青少年“小画家”们(men)丰富的绘画艺术素养和缤纷的科学想象力。 该活动由保定市(bǎodìngshì)人民政府(rénmínzhèngf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dòngwù)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保定市文学(wénxué)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保定市美术馆、中青在线承办。 据悉,此次公益艺术联创(liánchuàng)展览分两个阶段(jiēduàn)展出:5月24日—6月3日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展出,6月5日—6月30日将于(yú)保定市美术馆展出。 画笔绘出“恐龙世界(shìjiè)”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之际,“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活动开启(kāiqǐ),面向全球(quánqiú)少年儿童进行征稿,鼓励他们拿起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恐龙世界(shìjiè)。 活动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兼职副主席徐里(xúl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zhōngxīn)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乔宜男三位著名画家创作出以恐龙为主题的半幅画作(huàzuò),“小画家”们从自身对恐龙的认知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xiǎngxiànglì),对未完成作品进行补充和续画。活动鼓励(gǔlì)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经过(jīngguò)六个多月的筹备和近两个月的征集,累计报名3634人,收到来自各地的有效作品2856幅。 10岁的侯继凡是本次参与(cānyù)线下展出的“小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恐龙(kǒnglóng)走进街头3》画出了棘龙走进城市的景象。“大师的作品把恐龙骨架和鲸鱼结合在一起,我也发挥(fāhuī)想象力,把恐龙和城市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场景,侯继凡想“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àihù)大自然”。 8岁的(de)于馨雅在(zài)作品《空中霸王》中画(zhōnghuà)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翼龙。“想画这个龙是因为它会飞,尾巴上还有尖刺。”她用鲜艳的色彩和童真的笔触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场景:由于自己的弱小,饥饿的翼龙三天没有进食(jìnshí),来到陆地上寻找残羹剩饭。 穿越、梦境、古今交织、多维空间等丰富的(de)创作题材,卡通、水彩、素描(sùmiáo)等多样的绘画风格,这些“小画家”描绘出他们想象中奇幻生动的恐龙世界,表现出对(chūduì)自然的探索和热爱。 科普艺术“跨界(kuàjiè)”交融 当今是科学和艺术(yìshù)相互融合的时代,科学技术和艺术技艺融合创新,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交相辉映。开幕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纪委书记孔健表示,要让科学知识以美的(měide)形式(xíngshì)触达更多受众,让广大青少年在(zài)艺术创作中激发兴趣、探索自然。 “我(wǒ)与名家(míngjiā)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活动正是科普(kēpǔ)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名家”乔宜男看来,是把自然科学(zìránkēxué)之美与艺术之美相结合,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引导他们爱护生命、爱护自然。 乔宜男认为,活动的主题是自然科学,“博物馆(bówùguǎn)里呈现的生命都是在我们(men)脚下这片(zhèpiàn)土地里发掘出来(lái)的,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科学的痕迹,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他认为,通过中国人的审美观来表达这种生命意识最贴切不过。这些孩子们既(jì)喜欢恐龙,也喜欢绘画,“用孩子们能够(nénggòu)理解的艺术形式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跨界”。 将艺术(yìshù)创作(yìshùchuàngzuò)与科普教育相融合,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xīnlíng)里埋下一颗种子”。乔宜男解释,这颗种子既包含逻辑性思维,让他们(tāmen)以科学的方式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又能通过艺术的形式,培养他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力。 激发好奇心,传递科学(kēxué)精神 “在科学系统的(de)展览场馆里增添了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是科学与艺术(yìshù)的碰撞,也是科学与童趣(tóngqù)的融合。”线下展览的主要(zhǔyào)承办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馆长金海月说,活动让展厅的氛围更丰富了,更有灵气和温度。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bówùguǎn))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zìránkēxué)类专题(zhuāntí)博物馆,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zuìdà)的自然类专题博物馆之一。金海月介绍,博物馆自2024年1月3日开馆,迄今为止接待(jiēdài)游客达二百余万人次。 同时,博物馆还推出许多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公益讲堂、‘我在保定修(xiū)化石’‘恐龙守夜人’、阅读沙龙、野外研学等”,“我与名家画(huà)恐龙”公益艺术联创活动也是(shì)其中之一。 “我们希望这些科学的内容不止停留在科研层面,而是(érshì)更接地气地传递(chuándì)到小朋友(xiǎopéngyǒu)这里,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金海月表示,博物馆的展览以及延伸的各项科普活动,都是在尽可能地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科研成果和科学家(kēxuéjiā)精神(jīngshén)。“不只是科学家精神,也是科学精神。” 开幕仪式上,金海月发布博物馆暑期科普计划。暑假期间,博物馆还将面向少年儿童,推出科普类(lèi)、动手类、益智类(yìzhìlèi)等一系列公益(gōngyì)社教活动、科学公益讲堂、科普研学活动。 5月24日,“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gōngyì)艺术联创展览在中国古动物馆(guǎn)(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幕。主办方供图 文化和(hé)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fù)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乔宜男介绍三幅以恐龙为主题的名家画作。主办方供图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guǎnzhǎng)金海月(yuè)发布博物馆暑期科普计划。主办方供图 展览(zhǎnlǎn)现场,观众与恐龙玩偶热情互动。主办方供图 展览现场,观众观看展出(zhǎnchū)作品。主办方供图 展览现场,“小画家”们共画(gònghuà)一幅长卷。主办方供图 来源(láiyuán):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展览开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